
在如何对待“盛情”的问题上,不少优秀的共产党人有着自己的
原则和处理方式,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清廉操守。
在“盛情”面前,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郑培民有三招:一是对
那些走后门拉关系、跑官要官的送礼者,一概拒之门外;二是对亲戚
和十分熟悉的老部下、老同事的礼物,或者婉言谢绝,或者相应回赠;
三是对那些推不掉、无法退的礼物、礼金,一律上交组织处理。他经
常警示自己:“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,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
头。”这样的立身智慧和人格操守,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清风正气。纪
检监察干部的楷模王瑛生病住院期间,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前来探望,
坚持要留下 5000 元钱,以感念她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排忧解难。
王瑛说:“你们来看我,是我最大的慰藉,送钱反而是加重我心灵的
病痛。你们还忍心给我钱吗?”企业的负责人只好收回钱而去。王瑛
深知该坚守什么、拒绝什么,以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对待送礼者的“盛
情”。
同样面对宴请和送礼的套路,一些人在所谓“盛情”面前不警觉、
不防备,马失前蹄,身入“陷阱”,铸成人生的大错。然而,在严守
纪律和规矩的党员干部面前,无论对方是何种理由、动什么心思,他
们都能不乱方寸、严守底线,表现出“我自岿然不动”的定力。
对待“盛情”抱什么态度,映照出的是党性原则、道德情操、规
矩意识。君子之交淡如水,人们之间正常的人情交往,也应该做到有
度、有节,不可为物所累。而对于那些“有所求”“有所图”的“盛
情”,则要高度警惕,看清饭局背后的“局”,提防礼金、礼品隐藏
的“坑”,学会能却、勇却、会却,做到“不敢取、不苟取、不妄取”,
这样才能不为私欲所动,不为私情所困,不为私利所惑,永葆共产党
人的政治本色。(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)